典型案例
在大城市务工的周师傅,想要通过保单贷款“入股”所谓的高收益投资项目。在客服人员了解来龙去脉后,极力劝说周师傅投资要慎重,并再三告诫其“天下没有掉馅饼”的事情。最终,周师傅放弃“入股”。后续,经证实确实存在高风险隐患。
案例分析
以上案例说明小康人寿在践行金融为民方面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聚焦新市民在创业、就业、住房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的核心需求,通过服务优化及社会协作,助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、安居乐业。
实事举措
所谓“新市民”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、子女上学、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,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,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、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,目前约有三亿人。
初来乍到的新市民因为生活成本的上升,对当地人际关系不了解以及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和警惕性等原因,很容易成为“非法”金融活动的受害者。
近年来,为提升新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小康人寿一直在努力,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地针对新市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:
一是设立公益性教育宣传专区。根据新市民群体特点,在公司官网及营业网点设立公益性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专区,宣传、讲解金融知识,通过文化融入提升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。
二是广泛进行消费风险提示。贴近基层、贴近一线、贴近新市民,组织开展防骗反诈、防范非法集资等针对性宣传教育,增强新市民金融反诈能力。
三是社区活动与权益保护结合。聚焦民生痛点,既解决短期经济压力(如创业融资、工资保障),又布局长期风险防范(如养老、健康),组织开展“金融知识进万家”“消保县域行”活动,增强新市民金融素养。
未来,小康人寿将进一步探索与地方政府、产业链的深度联动,拓展新市民服务边界,积极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生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