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3.15丨“高管微课堂”风险提示:警惕“销售误导”陷阱,仔细阅读保险条款
发布时间:2025-03-14

       大家好,我是小康人寿总精算师、首席风险官黄符春,很高兴通过“高管微课堂”向广大消费者进行“警惕‘销售误导’陷阱,仔细阅读保险条款”的风险提示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“销售误导”问题频发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因此在投保过程中,消费者需特别警惕“销售误导”的三大常见形式。

       一、夸大收益、模糊不确定性。
       例如以“高收益”、“稳赚不赔”等话术包装长期储蓄型产品,但实际上,分红险、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与公司实际经营挂钩,具有不确定性。

       二、混淆概念、掩盖产品本质。
       个别销售人员将保险与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对比,淡化保险保障属性、夸大保险产品收益,导致消费者忽视自身保障需求。

       三、避重就轻、弱化关键条款。
       对等待期、免责条款、犹豫期后退保损失、续保条件等内容轻描淡写,导致消费者误判自身权益。
       为了有效保护您的权益,我们呼吁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。
       首先,坚持“四必看”原则,阅读条款。明确“保什么”、“怎么保”的保障责任;逐条核对“不保什么”的免责条款;了解退保规则中的现金价值计算方式及可能损失;重点关注等待期、交费期、宽限期等关键期限。
       其次,理性看待销售话术,主动核实信息。对“限时促销”、“内部名额”等营销手段保持警惕,通过公司官网、客服热线验证产品真实性,并要求销售人员提供条款全文。
       最后,对不理解的内容可要求销售人员逐条解释,或寻求独立第三方顾问协助,切勿因人情或话术仓促投保。同时,我们也将通过双录质检、优化条款文本的可读性、重点内容醒目提示等方式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
       保险的意义,在于风险来临时的守护。让我们共同提高警觉,明辨是非,让保险真正成为爱与责任的安心保障。

 

 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