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教育宣传月丨小康人寿“消保之声”:以案说险,远离代理退保,依法理性维权
发布时间:2023-10-10

典型案例

       人到中年的宋女士为自己购买了某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,后续每年正常交纳续期保费。通过朋友介绍,宋女士偶然添加了某“保险咨询师”的微信,并被告知这份保险不合适自己,且可以帮忙全额退保。

       受到诱导的宋女士提前支付了服务费5000元,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、保单信息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,委托其办理。随后,该“保险咨询师”假冒宋女士以销售误导为由向保险公司进行恶意重复投诉,要求全额退保。

       经过调查,保险公司未发现业务人员存在销售误导行为,且投保环节符合相关监管要求,并发现了“保险咨询师”主张的“销售误导”行为。最终,保险公司通过查询保单地址信息联系到宋女士本人,向其充分讲解了保险责任,提示“代理退保”可能带来的风险。宋女士认真思考后,决定不再退保,但5000元服务费已无法追回。

 

案例分析

       原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(以下简称“银保监会消保局”)曾多次发布风险提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:要警惕“代理退保”的风险隐患,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,同时也要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,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。

       本案就是典型的“代理退保”案例,一些组织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,通过网络平台、电话短信等宣传方式发布“可代理全额退保”信息,怂恿、欺骗、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“全额退保”事宜。这种行为会为消费者带来多重风险,包括丧失正常保险保障、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、个人信息泄露等。

 

风险提示

       “代理退保”以维权之名,行牟利之实,通过非正常手段“维权”,不仅会扰乱正常的行业秩序,对行业正常经营造成不良影响,最终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伤害。

       小康人寿提醒广大消费者,提升自我保护意识、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理念,远离代理退保,通过正规途径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