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教育宣传月丨小康人寿“消保之声”:以案说险,远离非法金融,守护校园安全
发布时间:2023-10-10

典型案例

       正处于青春期的小林初入大学校园,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出手阔绰、超前消费,每月的生活费都所剩无几。某日,小林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声称专为大学生定制的“校园贷”广告,每日利息不到0.05%。于是小林先后通过平台借了2万元,但是没想到这种“低息”对应的是18%的高额年利,最终本息合计高达20多万。

       小林陷入泥潭,只好拆东墙补西墙,在各个互联网贷款平台、贷款公司频繁借款,雪球越滚越大,连家人也接到暴力催收电话,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,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危害。

 

案例分析

       近年来校园贷诈骗案件层出不穷,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大学生生活费较少,但却容易过度消费、从众消费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“零门槛”“日息低”“无抵押”等噱头,诱导大学生掉入“校园贷”陷阱,从事非法金融活动。若不能及时还款,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、殴打、威胁等暴力讨债方式,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严重危害。

       利用大学生贷款衍生出来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,被包装成多种形式,例如培训贷、刷单贷、回租贷等,它们通常都有以下特征:只需要学生简单上传身份信息、不需要面签、不需要担保书、不控制贷款用途、不进行风险管理等。广大学生一定要擦亮双眼,远离“非法校园贷”,守护校园安全。

 

风险提示

      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青春期的重要时刻,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量入为出,不盲目攀比,理性消费:

       一是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,警惕非法金融广告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;

       二是了解正规借款渠道,如确有经济困难,可以到有资质的、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、创业贷款等金融服务;

       三是如不慎掉入非法金融陷阱,应及时报警或向师长寻求帮助,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。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