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教育宣传月丨以案说险,远离非法集资,守护好“钱袋子”
发布时间:2024-09-02

典型案例
       辛劳一生的李老太在老年活动中心认识了自称XX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的丁某,并将自己的10万元退休金投资购买了自称有高额回报的健康养老项目,后续发现被骗且丁某失联,只能报警求助。

案例分析
       “非法集资”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,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,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。
      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:一是虚构项目、产品或者公司入股等投资项目;二是利用民间组织结社,通过会员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;三是直接从事传销或者庞氏骗局等非法活动进行集资。
       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,李老太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参与了非法集资,最后落得血本无归。

风险提示
       非法集资的手段层出不穷,在面临投资、集资类的宣传时,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、理性思考、稳健行事,做到“三不”:不侥幸天上掉馅饼,不冒险进行投资,不盲目相信对方。一旦发现可疑线索甚至上当受骗,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 

 

返回列表